「愛德華三世」是十六世紀著名戲劇;
「金庸」是著名的武俠小說作者;
「哈利波特」當然就是那套大家耳熟的魔法小說。
這些書與人,很難想像能夠兜在一起,但更令人驚奇的,是底下這一則消息~~
=========================================================================
《愛德華三世》作者 可能不是莎翁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2008.12.19
十六世紀著名戲劇《愛德華三世》究竟是莎士比亞或他同時代的作家馬羅所作,全球文學界屢有爭議。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進錕利用統計與計算物理學分析認為,真正作者應是另有其人。
受到日本學者在二○○○年發表的論文,分析五個主要城市人口數與信件數量間互動關係的啟發;二○○五年師大附中一名數理資優生申請到物理所研習,「我就建議他利用統計與計算物理學,分析金庸、倪匡和JK.羅琳(哈利波特作者)的文學風格。」
兩人合作把三人的小說,以每章的總字數和使用的單字數分別為橫座標與縱座標,算出每本書代表的斜率,發現金庸每本小說的斜率都差不多,同樣現象也發生在倪匡和JK.羅琳的小說上。胡進錕說,因此可用斜率作為每位作者的風格,斜率越高、代表作者越喜歡用不同的字寫作。
證實這項推論具有學理根據後,胡進錕以同樣的方法計算莎士比亞和馬羅作品的斜率,再與《愛德華三世》的斜率比較,發現三者的斜率有明顯差異,顯示莎翁和馬羅都不是《愛德華三世》的真正作者。為求慎重,胡進錕又以兩人小說使用的字數及每個單字的長短(字母數),計算出另一個可以代表文學風格的斜率,也與《愛德華三世》明顯不同,讓他更相信莎翁和馬羅很可能都不是《愛德華三世》的真正作者。
========================================================================
仔細想想,這還真有點道理。每個作者創作時當然會有些個人習慣;而從作者習慣使用單字的頻率來分析,因為作者本人反而比較不會去注意到這些事情,所以更容易看出作者本身的「風格」。
高中數學課本中曾教過的廻歸直線,就是統計二個變量x與y之間所呈現的直線關係。用的方法很簡單,而且也常令我懷疑,這個東東有什麼用?
原來,統計可以這樣用!「每章的總字數和使用的單字數分別為橫座標與縱座標,算出每本書代表的斜率」算的其實就是高中課本中所教的廻歸直線的斜率,用這麼簡單的一個概念,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寫作習慣,真令人驚嘆!!
看來,好用的東西不見得要複雜,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 Dec 21 Sun 2008 00:32
「愛德華三世」、「金庸」與「哈利波特」(H)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